中硅耐熱球墨鑄鐵是一類以
硅元素為核心合金化元素、通過球化處理使石墨呈球狀分布的耐熱鑄鐵材料,其硅含量通常分為 “中硅”(w (Si)≈3.0%~4.5%)和 “高硅”(w (Si)≈4.5%~6.0%)兩個區(qū)間,核心優(yōu)勢是在中高溫環(huán)境下具備優(yōu)異的抗氧化性、抗生長性(高溫下體積膨脹變形)和一定的力學性能,廣泛應用于鍋爐、換熱器、熱風爐、汽車排氣系統(tǒng)等高溫工況零部件。
硅是中硅耐熱球墨鑄鐵的 “關鍵合金元素”,其作用貫穿材料的耐熱性、組織穩(wěn)定性和力學性能,具體表現(xiàn)為:
-
強抗氧化性
高溫下,硅會在鑄件表面形成一層致密、連續(xù)且與基體結合牢固的 SiO?氧化膜,這層膜能有效隔絕氧氣、二氧化碳等腐蝕性氣體與基體的接觸,阻止內(nèi)部金屬進一步氧化。相比普通灰鑄鐵或低硅球墨鑄鐵,中高硅材質(zhì)的抗氧化溫度可提升至 800~1050℃(高硅牌號更優(yōu))。
-
優(yōu)異的抗生長性
“生長性” 是耐熱鑄鐵的核心指標(指高溫下因氧化、滲碳體分解等導致的體積不可逆膨脹)。硅能抑制鑄鐵中滲碳體(Fe?C)在高溫下的分解,同時細化基體組織(如形成穩(wěn)定的鐵素體或珠光體 - 鐵素體混合基體),減少高溫下的晶間腐蝕和微裂紋,從而顯著降低體積膨脹率(通常≤1%/1000h,遠低于普通耐熱鑄鐵)。
-
平衡的力學性能
球化處理使石墨呈球狀,避免了灰鑄鐵中片狀石墨的 “應力集中” 問題;硅的固溶強化作用可提升基體硬度和強度,同時保證一定的韌性。中硅牌號(如 Si3.5~4.0%)常溫抗拉強度可達 400~550MPa,高溫(800℃)抗拉強度仍能保持 200~300MPa,滿足多數(shù)高溫結構件的承載需求。
中硅與高硅耐熱球墨鑄鐵的成分差異主要體現(xiàn)在硅含量,同時需嚴格控制碳、球化元素、反球化元素等,以平衡耐熱性與工藝性(避免球化不良、縮孔等缺陷)。典型成分范圍如下(質(zhì)量分數(shù),%):
注:高硅牌號因硅含量高,易導致鐵水流動性下降,故碳含量通常略低于中硅牌號,同時需提高殘余 Mg 量以保證球化質(zhì)量。
中硅耐熱球墨鑄鐵的組織需滿足 “球狀石墨 + 穩(wěn)定基體 + 無有害相” 的要求,典型組織為:
-
石墨相:必須為球狀或類球狀(球化率≥85%,球化等級≥2 級,按 GB/T 9441-2020 標準),避免團絮狀(可鍛鑄鐵)或片狀(灰鑄鐵)—— 球狀石墨能最小化高溫下的氧化通道,減少應力集中。
-
基體相:
-
中硅牌號(Si≤4.5%):多為鐵素體基體(或鐵素體 + 少量珠光體,珠光體含量≤10%),鐵素體基體韌性好,且硅在鐵素體中固溶度高,耐熱性更穩(wěn)定;
-
高硅牌號(Si>4.5%):可能出現(xiàn)少量硅鐵化合物(如 Fe?Si) ,需控制其含量(≤5%),否則會導致材料脆化(可通過調(diào)整冷卻速度或添加微量合金元素(如 Cr、Mo)抑制)。
-
析出相:高溫使用過程中,基體中可能析出細小的碳化物或硅化物(如 VC、MoSi?),需保證其彌散分布,以進一步提升高溫強度,避免粗大析出相導致脆化。
中硅耐熱球墨鑄鐵的工藝難點在于 “高硅對球化的影響” 和 “防止高溫缺陷(縮孔、裂紋)”,核心工藝控制如下:
-
熔煉與球化處理
-
爐料選擇:優(yōu)先使用低硫生鐵(S≤0.02%)+ 高純廢鋼,避免帶入 Pb、Ti 等反球化元素;
-
脫硫:鐵水出爐前需進行預處理脫硫(如石灰 - 電石脫硫),將 S 降至≤0.015%(高硅牌號要求更嚴),否則會消耗 Mg,導致球化不良;
-
球化方式:多采用 “沖入法”(將 Mg 合金(如 Mg-Si 合金、Mg-Ni 合金)沖入鐵水包底部),高硅鐵水流動性差,需適當提高鐵水溫度(1450~1500℃,比普通球墨鑄鐵高 50~100℃)。
-
澆注工藝
-
澆注溫度:中硅牌號 1380~1420℃,高硅牌號 1400~1450℃(需平衡流動性與石墨球化:溫度過低易產(chǎn)生澆不足,過高易導致石墨粗大);
-
冒口設計:因高硅鑄鐵收縮率略高(體收縮率 3.5%~4.0%),需設置 “發(fā)熱冒口” 或 “暗冒口”,重點補縮壁厚較大的部位(如法蘭、肋板交接處),防止縮孔縮松。
-
熱處理工藝
核心目的是消除內(nèi)應力、穩(wěn)定組織、提升耐熱性,常用 “高溫退火”:
-
工藝曲線:加熱至 900~950℃,保溫 2~4h(根據(jù)鑄件壁厚,壁厚每增加 25mm,保溫時間延長 1h),然后隨爐緩冷至 500℃以下出爐空冷;
-
作用:① 消除鑄造內(nèi)應力,防止高溫使用時開裂;② 分解基體中的珠光體,獲得純鐵素體基體;③ 促進硅在基體中均勻固溶,提升抗氧化性。
中硅與高硅耐熱球墨鑄鐵的應用需根據(jù)使用溫度、載荷條件差異化選擇:
-
球化不良(石墨呈團絮狀或不規(guī)則狀)
-
原因:S 含量過高、殘余 Mg 量不足、鐵水溫度過低;
-
控制:加強脫硫(S≤0.015%)、調(diào)整 Mg 合金加入量(保證殘余 Mg 0.04%~0.07%)、提高鐵水熔煉溫度(≥1450℃)。
-
高溫抗氧化性不足(表面氧化皮厚)
-
原因:Si 含量偏低、熱處理保溫時間不足;
-
控制:嚴格控制 Si 含量在設計區(qū)間(中硅 3.5%~4.5%,高硅 5.0%~5.5%)、延長高溫退火保溫時間(≥3h)。
-
鑄造裂紋(冷裂紋或熱裂紋)
-
原因:內(nèi)應力過大(壁厚差懸殊)、Mn 含量過高(導致基體脆化);
-
控制:優(yōu)化鑄件結構(減少壁厚差,增加過渡圓角)、控制 Mn≤0.3%、加強高溫退火(消除內(nèi)應力)。
綜上,中硅高硅耐熱球墨鑄鐵的核心是 “以硅為核心的成分設計 + 精準的球化與熱處理工藝”,其性能平衡了耐熱性與工藝性,是替代傳統(tǒng)高鉻耐熱鋼(成本高)、普通耐熱鑄鐵(性能差)的優(yōu)選材料,在工業(yè)高溫裝備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。
無錫市鑄造廠擁有68年鑄造加工經(jīng)驗,歡迎來電咨詢!